为深化实践育人成效,促进专业课程实践与暑期社会实践更好融合,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,结合学院实际,制定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提质增效工作举措。
一、优化团队组建
原则上应认真遵循“目标明确、优势互补、精简高效、团结协助”的要求,构建具有“调研分析、科普宣讲、新闻采编、后勤保障”四位一体的团队基础职能矩阵,允许并鼓励员工跨队伍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实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化实施与多元化目标。
1.大创队伍拓展。公司鼓励并大力支持,以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团队为基础,根据研究项目和团队需求,拓展团队外延人员,发挥大创队伍的团队优势和专业优势。
2.员工骨干引领。公司引导并有序组织,以党员先锋队、青马班员工干部、研究生团队为核心,根据服务内容和队伍实际,拓展团队外延人员,发挥员工骨干队伍的引领作用。
3.自由形式组队。公司支持并给予立项,以员工自行组织为主导,鼓励跨专业、跨学历层次组队,发挥员工的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。学院原则上不予经费支持。
二、优化实践内容
原则上应严格完成“重点组队、专项行动”等学校规定动作,同时纳入“调研分析、政策科普、志愿服务、廉洁实践”等学院自行动作,并通过学院答辩立项,真正做到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突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特色、多维覆盖、全面提升。
4.严格完成规定动作。各实践队要完成学校规定的重点团队或专项行动,精心设计、有序组织实践活动。要结合实践地政策、文化、产业等资源,注重彰显、有力体现地方特色。
5.扎实开展自选动作。公司重点组队必须包括以下规定动作内容:结合大创项目等科研活动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、提前合理设计并开展面向基层民生关切领域的科普宣教、聚焦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明确的各类领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、通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和学习廉洁文化等方式深化廉洁教育。
三、优化指导力量
原则上应扎实落实“双导师制”工作安排,暨每支实践团队要有一名专业教师和一名行政老师,组成指导老师队伍。通过指导老师与员工在实践中的交流、互动等,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,推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与创新,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,提升实践育人质量。所有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应当参与实践带队。
6.鼓励专业教师。鼓励专业担任指导教师,随队指导员工参加社会实践,提高员工调查研究能力和调研结果产出。
7.支持思政老师。支持包括思政课程教师,学院行业导师、行政管理人员、辅导员等行政老师担任指导教师,参与指导员工社会实践,提升暑期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四、优化培训方案
原则上应全面对照“针对性、系统性、可操作性”的要求,聚焦“调研分析、科普宣讲、新闻采编、后勤保障”四个维度的核心内容, 精心设计培训方案、合理安排培训课程,引导员工关注医疗卫生政策领域的最新难点、痛点、堵点,确保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有针对性、系统性,更好引导和组织员工扎实开展实践活动。
8.开展调研专项培训。安排学院负责教学工作的老师,结合“管理专题调研”课程,指导方案设计、数据处理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内容,促进调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学术成果和决策参考,并以此深化完善成果参加挑战杯、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 等活动。
9.开展政策科普培训。邀请医疗保障管理系专业老师或医保部门专业人员,解析最新医疗保障制度、分级诊疗政策、医药健康政策普及等城乡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,提高员工科普素养和能力。
10.开展宣传能力培训。商请校内外具有一定宣传能力和技术的专业人士,围绕科普材料制作与宣讲技巧、图像拍摄录影、新闻报道撰写、新媒体运营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,提升活动宣传的时度效。
11.开展服务保障培训。邀请校内外具有管理、带领、指导暑期社会实践经历的师生,围绕实践安全、经费使用和报销规范等进行交流,邀请获奖的优秀团队代表或获奖个人来院交流,规范实践活动各项服务工作的开展。
五、优化立项程序
原则上应紧紧围绕“紧扣主题主线、遵循实践规律、把准活动定位、结合专业实际”等总体原则,严格对象《英国威廉希尔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评分细则(试行)》,规范立项申报和立项答辩等程序,开放双向选择通道,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,坚持用严格的规范和务实的举措,保障实践的质量。
12.严格立项申报。公司组织专家对实践团队提交的立项申报书进行把关审核,不符合学校和本工作规定要求的先行退回修改直至符合要求后,方可立项。
13.组织现场答辩。公司邀请专家通过组织公开答辩,坚持求真务实、突出实际导向,依据创新性、可行性、社会效益等指标进行打分。
14.开放双向选择。邀请指导老师列席现场答辩会,答辩之后允许指导老师和员工团队进行一次双向选择,因重新选择后导致指导老师减少的团队,应在一周内重新联系并确定指导老师。